|
工業機器人代替人力是大勢所趨當今世界移動互聯網、物聯網、大數據等新生代技術交流碰撞日益頻繁,各主要工業發達國家將目光重新投向制造業,中國在面對國內外經濟壓力下選擇發展智能制造這一新興產業,是完成工業轉型升級,助推工業化和信息化在高層次上深度融合的一條最理性發展道路。工業機器人大規模代替傳統人力進行生產活動是大勢所趨。 發展工業機器人的原因,不僅在于降低勞動力成本,也在于高端精密智能化制造方式的內在要求,同時還承擔著將人類從繁重、危險、重復性勞動中解放出來的歷史使命。 近年來全球工業機器人安裝量快速增長,其原因一方面是發達國家吸取全球金融危機、歐洲主權債務危機教訓,實施再工業化戰略;另一方面則是得益于中國工業機器人市場需求的高速增長。 目前全球各國對智能制造均表現出強烈的興趣,各種政策措施相繼出臺。重要原因在于三年來全球范圍內的制造業持續走低,市場、就業等因素施加在各國經濟上的壓力逐步增大。歐美日等傳統發達國家期望利用智能制造來應對國內疲軟的經濟形勢,夯實經濟基礎,并對抗制造業向新興市場國家轉移的大趨勢。發展中國家和地區則希望利用智能制造進行產業結構調整,提高綜合競爭力。德國提出標志性的“工業4.0”即是智能制造發展的長遠目標,智能制造裝備又以工業機器人為標志。 全球機器人產業在保持著良好增長勢頭的同時,隨著電子產品和新型產業不斷增長的需求,以及自動化生產的需要,工業機器人應用主要集中在汽車、電子電氣、橡膠塑料、金屬和機械領域。 預計未來至少在10到20年內,工業機器人的市場潛力和產業規模都將持續增長。促進發展的有利因素有很多,一是中國工業結構升級加快步伐,國家政策重點支持,科技部先后從工業機器人高附加關鍵功能部件進行部署,工業和信息化部重點扶持以工業機器人為代表的智能制造等;二是提升批量產品質量均一性和生產效率,今后企業將對生產線提出更多的柔性和敏捷性要求,而工業機器人的大規模應用正好可以滿足它們;三是我國工業機器人理論研究積累深厚,裝備生產初具規模,中國經過二十多年的努力已經形成了一些具有競爭力的工業機器人研究機構和企業,已基本掌握了機器人設計制造技術、控制系統硬件和軟件設計技術、運動學和軌跡規劃技術等,開發出了一系列高技術含量的產品和零部件;四是應用范圍逐漸擴大,目前已覆蓋到工程機械、軌道交通、低壓電器、電力、IC裝備、軍工、煙草、金融、醫藥、冶金及印刷出版等眾多行業,發展潛力無限;五是中國工業經濟增速放緩,新型工業化道路大趨勢逐漸清晰,原先廉價的勞動力成本上漲,產品制造要求逐漸提高,若繼續堅持走原先的粗獷型發展道路已經越來越不劃算了;六是工業機器人的歷史使命,工業機器人可實現人所不及或精密可靠產品生產的要求,完成“超越人”使命,可應用于對人類存在較大風險的危險、惡劣環境中,完成“代替人”使命,可將人類從繁重的體力勞動中解放出來,促使人類從事更高級的腦力勞動,完成“解放人”的最終使命。 |